管理学院开展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说学情活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 "三全育人" 工作格局,5 月 27 日上午,广州华立学院管理学院在 5 号教学楼 5-709 会议室组织召开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学情反馈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专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及 2023 级、2024 级共 40 余名学生代表参会,围绕学业发展与思政育人展开深入交流。
搭建沟通桥梁:学生直言学情痛点与成长期待
会上,学生代表结合前期班级意见征集结果,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资源、思政教育等多个维度踊跃发言。2023 级财务管理专业代表李同学提出:"《财务数据分析》课程理论课时占比较高,建议增加公司真实案例实操环节,帮助理解数据可视化工具在财务场景中的应用。"2024 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代表王同学则关注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希望专业课程能结合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等区域发展战略,增设本土化案例分析,增强我们对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针对专升本学生普遍关心的学分认定与学业衔接问题,2024 级市场营销专业代表陈同学反馈:"部分跨专业同学在《管理学原理》等基础课程学习中存在困难,建议开设小班辅导或学长结对帮扶机制。" 此外,学生们还就实验室开放时段、创新创业竞赛指导资源、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形式等具体事项提出 20 余条建设性建议。
回应育人需求:教师现场答疑与长效机制部署
教师团队认真聆听学生发言,针对共性问题即时回应。教学副院长黄小燕副教授就实验室开放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学院已启动实验室预约系统升级,预计 6 月中旬开放晚间时段,并根据专业需求增设分批次实操培训。" 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的张老师表示:"将在《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嵌入 ' 中国智造 ' 典型公司案例,同步策划 ' 管理青年说 ' 主题沙龙,为学生搭建思想交流平台。"
学院院长周晓东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情反馈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效的 "试金石",本次收集的 60 余条意见将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思政工作创新计划。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教学管理部门须在两周内完成意见分类梳理,形成 "问题清单 - 责任分工 - 整改时限" 对照表;二是各专业教研室要结合学生建议优化课程大纲,尤其强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三是辅导员团队需跟进学业预警学生,联合教师制定 "一人一策" 帮扶方案,确保 "以学生为中心" 的办学理念落地见效。
深化协同育人:构建常态化学情反馈机制
本次活动持续近 2 小时,现场气氛热烈有序。会后,2023 级学生代表林同学表示:"没想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每一条建议都详细记录,这种开放的沟通让我们感受到被重视。" 据悉,管理学院已将学情反馈会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学期定期举办,并同步开通线上反馈渠道,形成 "线下座谈 + 线上直连" 的立体化沟通模式。
下一步,学院将重点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扩容、学业指导中心升级等工作,通过 "反馈 - 整改 - 评估" 闭环管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