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培训>培训项目>详细内容

培训项目

广州华立学院骨干教师导航培训班在暨南大学圆满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2 10:23:0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7月7日至9日,由广州华立学院与暨南大学联合举办的 “广州华立学院骨干教师导航培训班” 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圆满举行。本次培训旨在提升我校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广州华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柏志全、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曾牧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开班仪式上,柏志全主任代表学校向暨南大学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77位参训的骨干教师表示热烈欢迎。柏主任强调,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使命。他指出,此次在具有119年深厚底蕴的暨南大学举办培训,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精心设计了涵盖教学方法创新、科研能力提升、学科前沿动态等领域的课程,并邀请暨南大学资深专家授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柏主任希望教师们珍惜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将先进理念与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培训后积极转化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曾牧副院长则代表暨南大学对参训教师表示欢迎,高度肯定了两校合作的意义,并介绍了暨南大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丰富资源与经验。

改广州华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柏志全主任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曾院暨南大学教育学院曾牧副院长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暨南大学精心选派了多位高水平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等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王一飞教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主题讲座。王教授以其团队深耕艾草研究十余年的生动实践为例,深刻阐释了科研如何扎根社会需求。王教授强调,“问题即课题”,科研灵感源于现实痛点,并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从产业实践中寻找研究方向。他提出产教融合需长期坚守、跨学科协作及在真实场景中育人,并以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呼吁教师点燃学生创新火种,培养其“热爱可抵岁月长”的职业信念,做学生创新路上的支持者。

王2暨南大学王一飞教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主题讲座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苛在《AI智能技术的教学应用与实践》的主题讲座中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对教育模式的重构。他现场演示AI工具快速生成教学设计、作业及评估体系的全流程,并指出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可以通过AI高效完成课件制作等基础工作,解放教师创造力,使教师聚焦教学核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实践。

王岢1暨南大学王苛教授作《础滨智能技术的教学应用与实践》讲座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小勇作《如何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主题讲座。何院长深入解析课程思政本质,提出“价值观应自然融入知识体系”的核心观点。要在课堂中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契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何新暨南大学何小勇教授作《如何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主题讲座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焕钊作《专业建设核心能力提升》主题讲座。他以新能源汽车转型对汽修专业的冲击为例,强调专业建设需动态响应产业变革。他指出,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培养模式,专业能力提升是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保障人才质量、服务区域发展的关键抓手,课堂应着重培养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郑2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郑焕钊作《专业建设核心能力提升》主题讲座

       首届暨南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师周大鹏作《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实践路径》主题讲座。他通过向老师们拆解对学生的授课过程,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引人入胜。他提出“以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课堂重构路径,倡导基础认知线上化与高阶训练课堂化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东莞消防站选址等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周1暨南大学教师周大鹏作《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实践路径》主题讲座

       暨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药事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宿凌在讲座《数字赋能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创新》中以《药事管理学》课程为例,展示了知识图谱重构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她通过打破传统章节限制,将256个知识点整合为监管、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五大模块,实现知识网络可视化与学习路径个性化,结合AI助教实现便捷学情监测,强调“以技术减轻师生负担,让学习更高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宿2暨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宿凌作《数字赋能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创新》讲座

       心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茂林在培训班中作《团队建设与组织凝聚力提升》讲座。叶教授强调团队建设需深度关注冰山下的个性特质。他指出高校教师团队需建立“特质-岗位”匹配机制,如会计岗位需细致耐心者,外联岗位需外向灵活者。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社会惰化”现象,叶教授提出“明确分工责任制”,要求小组任务标注成员具体贡献,从根源杜绝“搭便车”行为。

叶茂林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叶茂林作《团队建设与组织凝聚力提升》讲座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方赛迎作《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讲座。方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微课的核心价值与应用路径。方教授强调,微课设计的核心在于精准聚焦单一知识点,并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内容“有用”且能解决实际问题。她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色选择合适工具。她特别指出,面对数字原住民一代,教师需善用技术工具,但更要坚守“内容为王”,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这是AI时代教师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方2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方赛迎作《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讲座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科组组长李爱梅教授带来的《阳光心态与可持续发展——职业压力与情绪管理》专题讲座引发深度共鸣。李教授结合其管理心理学研究背景,系统解析了压力源及其动态性。她分享了实用的情绪管理策略,引导教师关注积极面,避免过度放大缺失。李教授生动的案例为教师应对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提供了科学指引。

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爱梅教授作《职业压力与情绪管理》专题讲座      参训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研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极具启发性和实操性,为今后的教学、科研与育人工作开拓了新视野,注入了新动力。本次“骨干教师导航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有效提升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核心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与暨南大学的合作友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师资基础。教师们满载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智慧,必将转化为推动教学创新、提升育人质量的强大动力。

培训现场新培训现场

现场互动环节

合影培训班合影留念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7月12日


终审:教师发展中心1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分享到:
打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