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欢迎访问广州华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群导航

广州华立学院

行政机构

教学单位

其他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与科学研究>场馆里的思政课>详细内容

场馆里的思政课

“场馆里的思政课”之走进增城博物馆(四)
——厚植红色革命基因,铸牢民族复兴之魂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朱荆聪 发布时间:2025-05-12 15:19:21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实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推动革命历史教育与新时代青年政治素养培育深度融合。2025年5月8日下午,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中心组织23计算机1班、23计算机6班、23计算机9班及23土木1班共125名学生,在黄锦波、岑炎培、司徒慧、邢英丽、王晶晶、朱荆聪、匡静、张盼等8位青年教师的带领下,赴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开展以“红色记忆·时代担当”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活动。

wecom-temp-442804-6300e266adeceeb71cf1f041589f917a


沉浸式学习:以展厅为课堂,让历史发声

活动当天,师生团队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逐一参观了“增城历史沿革”“民俗文化传承”“红色革命记忆”等主题展厅。在红色革命历史展厅,同学们驻足于增城地区革命斗争史料、实物展品及多媒体影像前,认真聆听讲解员对增城早期党组织建立、抗日救亡运动及解放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的生动讲述。不少学生手持笔记本,详细记录关键历史节点与革命人物事迹,并就“增城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等问题与教师展开现场讨论。

wecom-temp-9313067-f9631ae5e9a76fc9980b09f1123942f7


青年教师展担当: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此次实践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团队精心设计,通过“课前理论铺垫——现场沉浸体验——课后研讨深化”叁阶模式,将思政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带队教师结合展厅内容,实时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精神与新时代责任担当的关联性。带队教师以增城革命志士“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为例,启发学生理解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还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增城历史档案中的群众动员策略,引导学生探讨当代基层治理中的群众路线实践。

wecom-temp-208371-309d68a65c25acc059e11ab22c340c16


学生感悟:从“被动听”到“主动思”的转变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课程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时空限制。23计算机6班学生李嘉伟同学提到:“在展厅看到增城革命者手写的传单和旧武器,比课本上的文字更震撼,让我真切感受到革命的艰辛。”23土木1班学生王伟鑫同学则感慨:“讲解员提到一位16岁增城少年参军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00后’的责任——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应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wecom-temp-324448-5a48b92be52792143a6621428651080c

课程创新: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本次博物馆实践课程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感性认知,更激发了他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主动意识。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强劲动力。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