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里的思政课”之走进江门博物馆(一)
——以己身为器 感思政新篇
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深度、广度、宽度,让新时代大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领略思政课的魅力,进一步创新广州华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方式方法。2025年5月16日,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复群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研室张枭主任及思政教师胡亚楠共同带领机电学院23电气3班及23护理6班部分学生前往江门市华侨华人博物馆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在行车途中,邓副院长殷切叮嘱同学们参观的江门市博物馆的注意事项及安全纪律要求。

踏入博物馆,同学们立刻被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栩栩如生的实景再现所吸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 “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 等多个主题展厅。一件件承载着华侨先辈奋斗故事的展品、一幅幅记录着侨乡发展变迁的照片,生动展现了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程,以及他们心系祖国、情牵桑梓的家国情怀。同学们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深刻感受到了华侨文化的深厚底蕴。
参观尾声,张枭老师将中国近代史与早期被贩卖到国外的华侨华人悲惨的屈辱史相结合,深刻阐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同学们感受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羁绊,只有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才能让每个中国人有尊严的活着。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将课堂搬到博物馆的教学方式新颖生动,让他们在直观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此次参观及现场授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爱国教育之行,更是一堂生动直观的思政课。通过实地学习,同学们感受深厚的历史,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也激发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共建单位在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