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欢迎访问广州华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群导航

广州华立学院

行政机构

教学单位

其他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与科学研究>场馆里的思政课>详细内容

场馆里的思政课

“场馆里的思政课”之走进江门博物馆(叁)
——探寻“根在五邑”的侨乡记忆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彭小茹 初审:张枭 发布时间:2025-06-09 15:56:07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2025年5月17日下午,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组织开展了第十二周周末“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23自动化1班、23护理1班、23电气4班、23信息162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复群副院长的带队下,黄小谨教授、彭小茹老师和任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两辆大巴统一前往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

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俗称“华博”)是广东省首个以华侨华人文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展示包括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建筑、各式出国口供簿、侨批、华侨书信、海外社团活动资料、抗日筹款史料、各类证照及与当地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实物等20000多件(套)文物,全景式展现了五邑华侨一百多年来走出国门、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历史进程。

走进博物馆大厅,“根在五邑”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移步各个展厅,“金山寻梦”“海外创业”“侨乡崛起”等主题以图文并茂、实物陈列的方式,全方位呈现了江门侨乡的百年发展轨迹。茶寮、铁打店、布店、葵扇作坊等沉浸式复原场景,将同学们带回了先侨出洋前的台山墟镇。

“行走在馆间,先侨们昔日的生活历历在目。浓郁的侨乡气息便迎面袭来。”一名学生如是说。

7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内,还集中展出了广海码头、出国口供簿、各类华侨证照等珍贵资料,真实还原了五邑人民出洋谋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图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江门五邑地区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超过500万人,遍布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侨都’的重要组成。”

一件中山装,一个布袋,被誉为“镇馆之宝”。讲解员动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抗战记忆——抗日战争时期,江门侨民郑潮炯身着这套中山装,挎着这只布袋,奔走于南洋各地,靠义卖瓜子筹集义款,历时五年,最终将所筹资金全部用于支援祖国抗战。“一个人,一颗心,一份热忱,映照出千万华侨的家国情怀。”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将博物馆参观与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紧密结合,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课。通过沉浸式感受历史场景、感悟华侨精神、领略文化厚度,学生们在行走中学思践悟,在实践中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图为23护理1班实践小组第4组成员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未来,广州华立学院将继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推动“实践育人”,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涵养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厚植理想信念。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