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欢迎访问广州华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群导航

广州华立学院

行政机构

教学单位

其他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与科学研究>场馆里的思政课>详细内容

场馆里的思政课

场馆里的思政课——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枭 初审:李颖琳 发布时间:2025-06-20 09:48:2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6月15日组织60余名学生代表,开展了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先后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追寻历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感悟觉醒年代,传承爱国之志

研学之旅首站来到庄严肃穆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深刻理解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为推翻封建帝制、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伟大斗争和不懈探索。馆内的一件件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a450dd0-902e-4126-95f2-5ce9266da2d7

66fcc59fbdaf0f700685cd50c1b305b

致敬科学巨匠,弘扬奋斗精神

怀着崇敬的心情,师生们走进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造福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感人事迹。同学们通过观看实物、影像资料和沉浸式场景,深入了解了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躬耕田野、攻坚克难的科研历程,深刻感悟其“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坚定信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以及“心系苍生、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箴言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心中。

在参观后的现场讲话中,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张枭主任寄语全体同学。张主任指出,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他勉励同学们要深入学习袁隆平院士“心系天下、勇于创新、执着追求、淡泊名利”的科学家精神,立志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勤奋耕耘、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一颗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好种子”。张主任同时强调,致敬袁隆平院士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精神传承落实在行动上,他特别呼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践行“节约粮食”的理念,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以实际行动尊重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96e252ca1231e3273e2e4d80bfbf5f4

IMG_256

追忆峥嵘岁月,砥砺报国初心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军事学府,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学们漫步于古朴的校舍、操场和展览厅,认真聆听黄埔军校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那些发黄的毕业证书、朴素的军服、激昂的校歌,生动再现了革命青年“亲爱精诚”、救亡图存的热血岁月。黄埔精神所蕴含的“爱国、革命”内核,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让大家对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86d2c680-5974-4242-a65c-0b0d2f2766bc

沉浸式学习,收获丰硕感悟

此次“叁馆”联动的主题教育研学活动,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地学习,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解,更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从辛亥革命先驱的救国图存,到袁隆平院士的科技报国,再到黄埔师生的热血担当,贯穿其中的是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先辈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奋斗之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