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里的思政课”之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一)
——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使命担当
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实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要求,2025年5月17日上午,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中心组织23计算机5班、23建筑1班、23建筑3班、23土木2班、23造价颁1班共59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石寒月、吴江平、汪淑芬3位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前往东莞市大岭山镇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观看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让学生们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使命担当。
在华南抗战的历史长卷中,成立于1943年12月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踏入纪念馆,东纵时期的纪实短片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序幕厅”“抗日救亡 武装准备”“组建纵队 敌后抗战”“东移受挫 重返敌后”“日军投降 抗战胜利”等主题展区。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封封字迹模糊的家书,无不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驻足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前,聆听感人的革命故事,凝视珍贵的革命文物,共同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大家深切体会到东江纵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内心涌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集体讨论、交流心得。“东江纵队的历史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23建筑1班邓欣桐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23建筑3班江尔涌同学说道:“我们要爱党、爱国,要把革命精神化作前进的不竭动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使命担当,是我们永恒的课题。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深入学习了东江纵队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深刻感悟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在缅怀与思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以勇于创新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为民族复兴谱写新篇章!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打造更多的“行走的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使命担当,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