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欢迎访问广州华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群导航

广州华立学院

行政机构

教学单位

其他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与科学研究>场馆里的思政课>详细内容

场馆里的思政课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千万工程”实践团赴竹山村开展调研实践

作者:邢英丽 发布时间:2025-07-20 16:17:26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15日,两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寻访在梅州市五华县竹山村进行。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千万工程”实践团,深入竹山村红色遗址,在斑驳的历史遗迹与珍贵的史料中,解读战火淬炼的精神密码。当日下午,实践团走访了陈子文烈士后代陈先生,聆听穿越时空的家风传承。从硝烟散尽的历史现场到血脉相连的家族记忆,红色血脉在不同维度的讲述中赓续,共同镌刻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信仰坐标。

d85dac86163ccd2ed5b0bd412b563cf

竹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队员大合照

2025-07-15 17:13:13.657000

讲解员——陈子文烈士后代陈小姐

在双华革命展厅内,静静陈列的展板,如一部部鲜活的历史书卷,穿越烽火硝烟与岁月长河,向实践队员们诉说着竹山村的峥嵘革命历程。从1927年的“利塘径大捷”,到“二五减租”“丁卯年关暴动”,再到“碧石岗战斗大捷”,五华县的革命先烈们以鲜血与生命点燃革命星火,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祖国南疆的传播,让信仰的旗帜在五华大地上高高飘扬。

竹山阻击战纪念园——实践团队员大合照

“叁光”政策下,900余村民仅存400人的血泪记忆,与碧石岗战斗“以弱胜强”的战斗奇迹,交织出震撼人心的历史回响。眼前的展板无声却有力地诉说:这片土地与人民从未屈服,他们以生命为笔、鲜血为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壮歌。正如革命烈士张剑珍歌谣所昭示——“白花谢了开红花”,红色信念总在劫灰之上涅槃重生。

18109100dc82ca95240de1b17763973

革命历史展厅

4effdb4e4bb68e0cbba18e37ff9324b

历史展厅部分板块

参观红色遗址后,实践团专程拜访了陈子文烈士的后代陈先生。他以家人的热忱接待了我们,动情追忆烈士投身革命洪流、最终壮烈牺牲的往事,并殷殷嘱托:“你们生在和平年代,更要懂得今日幸福的千钧之重。历史绝非书页间的墨迹,它是融入血脉的根、铸就精神的魂!” 话语间,流淌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更寄托着对青年一代继往开来的厚重期许。

2025-07-15 16:58:36.429000

实践团成员与陈子文烈士后代合照

竹山村兵工厂冰冷的造枪模具与陈子文烈士泛黄的家书,形态迥异,却同铸着“爱国”与“奋斗”的不灭精魂;竹山阻击战中嘹亮的冲锋号角与陈先生“传承革命精神”的谆谆寄语,殊途同归,共同奏响了“将历史记忆熔铸为前行伟力”的时代强音。这一切,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广大青少年要赓续红色血脉”等殷切嘱托的生动实践。两场寻访最终凝聚成一个坚定的共识:青年一代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各自的岗位上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方能让陈子文等无数英烈的崇高理想落地生根,让竹山村的战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永恒生机。红色血脉的赓续,就在这一代代接续奋斗的坚实步履中,如长河奔涌,生生不息。

此次红色遗址调研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满载而归。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聚焦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厚植爱国情怀,将爱国情自觉转化为强国志与报国行,矢志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终审: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