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深析启新思,铸魂育人践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为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材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6月11日下午在2-619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聚焦教材第六、七章课件优化,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劲动能。会议气氛热烈,思想火花碰撞,充分展现了教研室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与育人初心。
一、锚定目标,周密部署期末工作
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率先对当前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与安排:针对期末教学收尾工作,明确了线上学习通、期末课程考核等具体要求,确保期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备课相关工作部署中,着重强调了课件优化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对教材第六章、第七章的课件进行深度打磨。负责课件第六章的田晓功老师、第七章的李琳琳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课件优化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进一步优化课件上的素材资料,为提升课件质量全力以赴,展现出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与积极向上的工作风采。
二、名师指路,肯定鼓励与精准建议并举
与会的教授和老师们对两位老师前期在课件优化中付出的努力和展现的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新版课件在理论逻辑的清晰性、案例素材的时效性上均有显着提升。会议关键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贺志勇教授进一步强调指出,课件内容要精准突出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同时,要从形式上破壁、内容上融合两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现实社会案例的理解,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并鼓励教师们充分结合课件特点与个人教学风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马原课讲活、讲深、讲透,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
叁、聚焦核心,深化教学内涵建设
会议形成高度共识:课件是课堂教学的“施工图”,其质量直接关乎育人成效。优化工作必须始终突出重难点解析的精准性,避免泛泛而谈;课堂设计要嵌入层层递进、发人深省的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进阶;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引领的无缝融合,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时代魅力在课堂上充分彰显,引导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本次备课会既是一次扎实的业务研讨,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再动员。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以此次优化成果为新起点,持续精进教学技艺,用心用情讲好每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铸魂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奋力谱写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