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引擎”激活双百行动 校地共谱人才振兴“协奏曲” ——教育学院与都斛中学开启校地深度合作
5月8日下午,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党政办公室主任李季霞、教育学院副院长程静,音乐教育系学科带头人蔡多奇、汉语言文学系负责人傅莹,以及音乐教育系青年教师刘佩一行赴都斛中学,与该校校长梁健鹏等领导共同出席校际合作会议。双方就学生实习事宜达成重要共识,正式开启校校合作新模式。此次合作是两校首次以“实习基地”形式开展深度合作,标志着校地共建迈入新阶段。
都斛中学现有670名全寄宿学生,拥有51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8名。学校秉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康乐运动为特色,开设合唱队、舞蹈队等多元社团,在艺术教育领域成果显着。该校丰富的教学实践场景、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完善的社团体系,将为我校实习生提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优质平台,助力学生快速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本次合作创新采用“跟岗+社团”与“上课+社团”双轨实习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未来计划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实习工作。会议期间,双方就实习协议签订、导师配备等关键事项进行了细致研讨。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为乡镇中学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
为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5月8日晚,青年教师刘佩返校后立即组织5名实习生召开线上线下联席会议,传达合作会议内容,并就实习任务与工作规划进行详细部署。
5月15日晚,学校召开都斛中学实习动员大会,李季霞主任、蔡多奇教授、刘佩和余亦丹老师从教学要求、安全管理等方面为学生进行动员指导。会议重点介绍了“导师制”培养模式,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鼓励实习生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与会实习生纷纷表示,将珍惜此次实践机会,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此次合作是广州华立学院与都斛中学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以校地共建为核心,通过公益课堂、实习实践等形式,实现社团活动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联动。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在人才培养、教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刘佩
排版:廖晨
照片:刘佩
初审:姜百鑫
复审:郝原
终审:戴礼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