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教师参加2025年广东省学校体能康复研讨会
2025年6月27-29日,由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学校体能康复专题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学生健康管理与科学体能训练”,重点是提升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能与康复领域的知识,提高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的科学性。体育学院派出王萍、赵传虎、叶垠功、李亚平四位教师,参加了本次体能康复研讨会。
在本次研讨会中,奥运冠军罗微讲述她自身运动生涯中饱受运动伤病折磨,但仍锲而不舍坚持训练的亲身经历。从中我们不仅为她这种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体育精神所动容,而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解决运动损伤问题的根本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澳大利亚体能协会主席Dan Baker教授以其生动有趣又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如何通过肌力与体能训练预防青少年运动损伤。他根据年龄和肌力将体能训练分为6个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是我们重点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体育教师应了解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能训练的重心是什么”,如此才能促进体能发展并预防运动损伤。
广州体育学院高玉花教授为我们讲授了国内外的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型”,其中重点讲述了基于尝罢础顿模式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型,根据不同的生理年龄将运动员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积极开始;第二阶段乐趣主导;第叁阶段学习主导;第四和第五阶段训练主导;第六阶段成绩主导。从中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体育教师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而非过早专一化的“比赛机器”。
最后一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主任翁长水,主要讲述了中老年人代谢疾病及运动疗法,其中一个重要理论是:“任何代谢性疾病都源于线粒体功能紊乱”。我们了解到任何运动训练的安排都要通过严谨的数据指标去测量而不是空口说,要通过真实的数据去调整训练方案,例如有氧能力指标:最大摄氧量、乳酸阈。
在这为期3天的康复与体能研讨会中,我们不仅接收了各位专家对于体能康复理论与实践方面知识熏陶,而且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体育从业者在科学指导学生训练方面的重要性。训练最重要的一点是健康,然后才是拿成绩,不可本末倒置。如何制定一个适合我们学校特定专项学生运动员的合理体能训练计划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学习不止于此,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强自身的体能专业知识,并结合体育学院学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运动员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李亚平
编辑:李亚平
初审:宁 乐
终审:苏 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