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访金针基地,忆红色旧址
为了让青年学子扎根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开篇,为后续参与金针菜包装设计等实践活动筑牢认知根基。7月7日,黄羌镇团委书记黄泽宇带领广州华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禾逸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外出学习,深入了解当地周边历史文化与金针菜发展历程,以实地探访的方式感知地方底蕴,投身金针菜包装设计,为地方特色农产物提质增效注入青春动能。
金针菜示范基地:金蕊孕丰饶
首先,黄泽宇书记带大家参观了金针菜示范基地,并给学生们介绍说这是多年生草本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养分,兼具止血消炎、清热安神的功效。
随后,他跟我们提起种植门道:金针菜长四五年后,地下根株会缠结交错,影响产量和品质,每隔几年就得掘起分株重栽。至于加工,鲜花采收后得及时蒸熟,火候不能过;随后晒干或烘干,时间也不能长,不然容易发酵,坏了品质。
书记的介绍,不仅让大家摸清了金针菜的历史文化,更读懂了这田垄间藏着的乡村智慧——每一棵金蕊的生长,都连着土地的馈赠与乡亲们的匠心。而这份对于“金菜”的故事,也成了他们扎根乡土、助力发展的生动开篇。
振兴对话:包装设计赋能
参观完金针菜示范基地后,大家与当地村委及书记进行研讨。他们对此次叁下乡提出了几点期望与建议。首先,黄书记提出:金针菜的包装虽看似细微,实则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与村庄发展全局。希望大家能够摒弃短期实践的过客心态,多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尽量掌握金针菜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
其次,村委期盼各位发挥知识优势,助力乡村创新发展,希望能结合村庄实际,对传统的包装设计及场地设计进行优化改进,绿舜农业生态园及村委会将为大家的实践探索提供全力支持。
最后,黄书记期待大家能够担当乡村发展的宣传员与桥梁纽带。将村庄的发展成果与潜在价值向外传递,提升村庄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期盼大家在实践中与村庄建立深厚联系,未来能以不同形式参与乡村建设,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共创村庄美好未来。
东江纵队纪念馆:铁血励初心
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内老照片与实物静静陈列,烽火岁月的印记扑面而来。黄书记介绍,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在海丰及周边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长期苦战,建起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有力支援了抗战,没有精良的装备,却有“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没有安稳的后方,却有军民同心的鱼水情。为华南抗战的胜利筑起了一道坚韧的防线。这段红色记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斗争的艰辛与军民同心的力量,更将当年的坚守奋进精神与自身叁下乡实践相联结,明白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责任。
通过此次外出活动,学生们恍然明白:乡村振兴从不是课本里的抽象概念,而是田垄间的生长节律、包装纸上的民生温度,更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时代命题。
走出黄羌,才懂“百千万工程”的深意:青年的肩膀,既要扛得起书本里的智慧,更要托得住乡村的期待。当我们的设计稿里有了田垄的弧度,当我们的宣传语里带着泥土的芬芳,当我们把这里的故事装进心里,便是把个人的成长刻进了乡村振兴的年轮。这或许就是时代对青年的召唤:不必等待炬火,我们自己就是照亮乡土的光,在接续奋斗里,让黄羌的金蕊与红色记忆一起,生长出更蓬勃的明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