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 筑梦勤天,乡约盛夏
薪火相传小队
揭阳榕城七日记:虾塘潮声与古巷文脉间的叁下乡感悟,七天的揭阳榕城“叁下乡”之旅,在晨雾中的虾塘与暮色里的古巷间悄然画上句点。当最后一网途虾带着粼粼水光被拉起,当城隍府的铜铃在晚风中轻响,我们的脚步虽将离开这片土地,眼底的风景与心中的感悟却早已扎下了根。
途虾捕捞的记忆,始终带着咸腥的海风与泥土的芬芳。记得初到虾塘时,望着一望无际的水域,我们对“途虾”这一当地特色水产充满好奇。幸得当地书记亲自带队,为我们详解捕捞历史:“榕江入海口咸淡水交汇,滋养出的途虾肉质鲜甜,早在明清时就是榕城百姓赖以为生的海味。
古村落的走访,则像翻开一部厚重的地方志。林厝的青砖黛瓦里,木雕窗棂诉说着潮汕工匠的巧思;京北京南的老巷深处,老人坐在“四点金”门楼前,用方言讲着先辈下南洋的故事;佘厝的祠堂匾额上,“忠孝传家”四个大字历经风雨仍苍劲有力;陈厝的古井旁,孩童追逐嬉戏的笑声与远处双峰寺的钟声交织成趣。
离别时,虾塘的晚霞染红了天际,古村的灯笼次第亮起。这段旅程,我们既见证了劳动创造的烟火气,也触摸到了历史沉淀的文化魂。揭阳榕城的魅力,正在于它让生计的传承与文化的根脉,如同榕江的水流般,自然而坚韧地流淌在寻常日子里。
班师回潮队
绿野拾净,环保同行
在环境保护实践课上,孩子们化身为环保小卫士,收拾自己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卫生,让垃圾无处可逃。打扫卫生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教室在他们的努力下变的一尘不染。孩子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环保的篇章,让绿色的希望在心中绽放。
广绣韵味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粤绣的主要流派,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志愿者们和同学们一起缓缓展开广绣这一优美画卷。木棉花蕊的金红渐变如燃,荔枝雀鸟的绒毛根根分明,粤剧水袖的飘带似有微风拂过,让同学们沉浸其中。

户外嬉戏,乐在其中
户外活动课精彩纷呈。篮球成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在球场上奋力拼搏,追逐胜利的曙光;羽毛球在空中飞翔,孩子们在欢笑中锻炼体魄。孩子们在奔跑中感受着运动的魅力,这是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刻,也是成长的美好记忆。
叁下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我们与孩子们共度的这段美好时光,将成为彼此心中珍贵的回忆。只愿我们的努力,能照亮孩子们未来前行的一小段路。
叁色绘乡突击队
在东洞村公益课堂,志愿者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元的课程。多彩的课程像一把把钥匙,开启孩子们对世界探索的渴望,让知识的种子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防溺水课程中,张佳晖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直观的视频资料,向孩子们详细讲解溺水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张佳晖老师耐心地示范正确使用救生设备的方法,还组织孩子们进行模拟救援演练。
卫生食品安全课堂上,吕兆希老师用有趣的动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从如何辨别过期食品,到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老师一一细致讲解。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饮食经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谈及自身闪光点,李熳老师表示,自己的耐心与亲和力是最大的优势。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
东洞村公益课堂的每一节课,都承载着志愿者老师的爱心与期望,也见证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未来还将继续绽放更多精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