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路?青春步 百千万?新征程!三下乡,我们来了
下乡日记:第一天&苍产蝉辫;
苏区路.青春步 百千万?新征程! 三下乡,我们来了
7月13日上午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梅州双华镇的薄雾
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联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千万工程”实践团
的“三下乡”征程 在汽车引擎的轰鸣中正式启程
带着“重走苏区路、奋进百千万”的初心
我们的脚步与这片红色土地的脉搏
完成了第一次同频共振。
01 ------ 一份策划案里的“初心重量”
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和 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千万工程”实践团 由5支突击队组成 广州华立学院国助乡兴队
&苍产蝉辫;广州华立学院红旗筑梦队
广州华立学院红芯融媒队
广州华立学院艺术赋能队
华立青年.薪火相传党员社会实践队&苍产蝉辫;
“叁下乡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一个环节都要贴着土地的需求走。”出发前的筹备会上,指导老师的话被队员们记在笔记本的第一页。
为了让实践更“接地气”,团队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功课”。翻遍双华镇的地方网站,梳理苏区革命遗址分布;和镇政府的多次沟通,详细记下村民最关心的事——留守儿童的暑期陪伴、特色产业宣传、老党员的故事收集需求;宿舍里的“头脑风暴”常常持续到深夜:支教组反复打磨“苏区小故事”课件,资助队反复设计和打磨问卷,红色文化组把党史知识点一遍一遍的祥记于心,墙绘组一遍遍修改墙绘方案,薪火组反复的修改宣传方案,在一次次的筹备策划中,整个团队形成共识——我们要做红土地的“倾听者”,更要做“行动者”。
汽车驶过盘山公路时,阳光下,实践队的队旗在车窗边轻轻摆动。叁下乡的故事,从精心筹备的每一个细节里,已经开始生长。
02 ------ 双向奔赴的“青春应答”
最好的“双向奔赴”从不是刻意的迎合,而是你准备的恰好是我需要的,我期待的正好是你擅长的。当五支青春队伍的脚步踏上双华镇的红土地,当镇政府的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讨论声,这场对于初心与实践的“青春应答”,已经写下了最动人的第一笔。&苍产蝉辫;
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廖天华带着镇里的“需求清单”早早等候:“知道你们带来了我们想要的,咱们今天好好对接,争取把计划落得更实。”梅州市五华县教育局团委副书记曾环中、监管股干事古庆彬则细心叮嘱支教组:“双华镇第一小学的孩子们特别爱听红色故事,我们已经协调好了教室,有任何需要随时开口。“孩子们一早就问‘大学生老师什么时候来’,教室后面的黑板报都留好了,就等你们写满新知识呢!”
一句句周到的安排、一份份细致的准备,让实践队的 “服务清单”与当地的“需求清单”精准咬合。这份来自双华镇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是简单的“接待”,而是用行动诉说的期待——期待青春力量为苏区红土地注入新活力,更期待这场双向奔赴能结出“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硕果。
会议室的灯光下,方案上的墨迹被反复圈点,镇干部与队员们的笑声撞在一起。叁下乡的故事,在这份双向奔赴的热忱里,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03 ------ 华立学子的“双华承诺”
双华镇的星空下
队员们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们会用脚步丈量苏区的每一寸红土地
用知识回应乡亲们的每一份期待
让“行走的思政课”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苍产蝉辫;
—— 因为我们坚信:青春的热忱,终将在“百千万工程”的沃土上
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三下乡进行时........ 未完待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