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下乡百万工程|倾听竹林细语,感受乡中风土人情-完结篇
倾听竹林细语
感受乡中风土人情
叁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夏日循着约定的脚步款款而来,叁下乡的序幕也在蝉鸣中悄然拉开。
车行路上,阳光穿过层层迭迭的树叶,筛下斑驳细碎的光影,在地面织就一路流动的光斑。广州华立学院教育学院的筑梦蒲公英小队,便循着这一路跳跃的光影,带着期待与热忱,悄悄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奔赴这场盛夏的约定。
01 赤水初见
我们小队抵达赤水镇沙洲村后,在村书记的热情带领下走进了会议室。大家拿出提前商议拟定的问题,与书记展开了一番简洁而深入的交流,借此初步了解了当地林业种植的相关情况。
会议结束后,村书记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匠心艺人司徒赐老先生的家中,这位专注于竹凳编织的传统手艺人,巧妙地将当地竹林的竹子化为一张张凉爽硬实的竹凳,他以精湛的手艺,为这片竹林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与价值。
访林业人
撰写访谈问题及相关种植规划
&苍产蝉辫;暖阳正好,微风不燥,我们一行数人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赤水镇青年之家。阳光透过窗棂,在屋内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场围绕“育树人”走访感悟、树木种植规划及卫生治理的深入探讨,正伴着午后的静谧悄然展开。
讨论的相关成果
01 踏入水井坑村,慰问村中林业人
午后的阳光漫过水井坑村的屋舍檐角,在青石板路上织出细碎的光斑,筑梦蒲公英小队的脚步轻轻叩响村庄的宁静,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温柔的涟漪,在妇女主任热忱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村里的文化楼。
&苍产蝉辫;和两位林业员阿姨的交谈,像浸在春日暖阳里般轻松温暖。我们渐渐读懂,她们每日穿梭林间的忙碌,远不止是守护一片青绿——那些被细心修剪的枝叶间,藏着村庄四季轮回的安宁;每一次病虫害防治的身影里,都系着村民鼻尖的清甜空气与灶台上的安稳日子。
话间暖意愈浓,筑梦蒲公英小队的成员们便跟着阿姨们走进巷子。夏日的积水在墙角暗处藏着隐患,大家挽起袖子,有的持扫帚清扫,有的用瓢舀水,不消片刻,那些可能滋生蚊虫的水洼便渐渐消弭在午后的风里。
结束水井坑村的工作时,热情的村民从院角的果树上摘下满筐龙眼,招呼我们道“快尝尝!这都是林子边上结的,甜着呢!”爽朗的招呼里,裹着泥土般淳朴的心意。
指尖捻开薄如蝉翼的果皮,晶莹的果肉便露了出来,咬下时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顺着喉咙漫进心里。这不仅是属于赤水镇的独特味觉记忆,更让我们真切尝到了——这片土地在林业人日复一日的守护下,悄然结出的饱满果实,每一口都是山林与人间的温柔馈赠。
02 步入黄沙岭村,感受风光无限
黄沙岭村是我们第二天叁下乡的“终章站点”,却像一枚浸过晨露的温润玉印,在记忆里盖下了最清透的印记。
村子静得能听见风的形状——田埂上的桔梗在风里轻轻摇曳,像无数细碎的银铃在低声哼唱;成片的竹林挨挨挤挤,叶尖相触的沙沙声,混着远处几声清亮的鸡鸣,织成了一阙最安宁的乡居小调。
目光掠过的每一抹绿意,都藏着林业人沉默的守护。那些修剪齐整的林缘,像被细心熨过的绿绸;那些扎根坡地的防护林木,如沉默的哨兵筑牢水土;那些在风里舒展枝叶的果木,正把岁月的养分酿成饱满的期待。这一切,都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岁月的见证。这份宁静与生机,何尝不是最生动的勋章?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让这片土地始终保有这般从容舒展的模样,也让我们读懂:所谓伟绩,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平凡的守护,一笔一画写成了山水间的诗行。
03 交会竹林
与竹林合张影
我们踏着沾露的石阶走进这片竹林。阳光透过层层迭迭的竹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里浮动着竹香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
当指尖触到扫帚粗糙的竹柄时,忽然有了种奇妙的联结——那些横斜的枯枝、散落的败叶,不再是无关紧要的杂物,倒像是这片竹林呼吸间落下的痕迹。
竹影在身后轻轻摇晃,仿佛在低头注视着我们的动作。这一刻忽然明白,所谓守护从不是什么宏大的宣言,不过是弯腰拾起一片落叶时的认真,是扫帚划过地面时的轻柔,是我们与这片竹林共享此刻宁静的心意。
碉楼与竹林相交融
青灰色的碉楼静静伫立在竹林之前,棱角分明的墙体透着岁月打磨的沉稳,而四周的修竹却以柔软的姿态簇拥着它。风过时,竹叶簌簌作响,像是在与碉楼斑驳砖缝里的故事低语;阳光穿过竹隙,在碉楼的墙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坚硬与柔韧便在这光影交错中悄悄相融,仿佛一段沉默的时光,既带着历史的厚重,又藏着自然的灵动,将这条小路清扫干净,这一刻赐予了我们别一样的意义。
除野草,护竹林
戴上手套的双手稳稳按住草茎,我们在竹林边缘的草堆旁俯身忙碌。疯长的野草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它们像一群贪婪的入侵者,若放任不管,不消多久便会霸占竹根周围的土地,蛮横地吮吸着本属于竹子的养分。
“绝不能让它们抢占先机!”筑梦蒲公英小队的队员们心里憋着一股劲。指尖发力扯断草秆,掌心被草叶磨得微微发烫,可看着那些被清理出的空地,看着竹秆在风里愈发舒展的模样,谁都没喊累。
当一簇簇野草被连根拔起,攥在手中沉甸甸的,大家忽然懂了:这些被拔除的“天敌”,恰是让竹林更青绿茂盛的“绊脚石”。守护这片绿意,让每棵竹子都能自在生长,便是这次叁下乡最鲜活的意义——它藏在沾满泥土的手套里,也藏在每个人望着竹林时眼里的光亮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