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您的位置: 首页 >百千万工程>详细内容

研习南粤|循足迹探侨乡文脉,践初心研开埠春秋--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彩领航”实践队汕头调研纪实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8-04 21:41:37 浏览次数: 【字体:

研习南粤|循足迹探侨乡文脉,践初心研开埠春秋

2025年8月3日,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彩领航”实践队续写“研习南粤”暑期实践新篇,第二站走进汕头——这座勇担改革开放“试验田”重任的国家首批经济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潮汕千年文脉的核心发祥地。实践队将在此解码特区精神密码,探寻传统文化瑰宝,激活新时代融合创新的澎湃动能。

01        馆溯埠盛景

首站抵达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于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指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该陈列馆一直秉持“还原历史、激活记忆”的理念,精心修复百年商埠物件,借助场景复原、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巧妙重现了当年码头繁忙、商号林立的盛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内涵,让开埠故事变得可感可触。青年作为时代的先锋,应积极探寻其中的历史精神密码,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相结合,创造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地讲好开埠故事。

02        批证侨深情

随后“粤彩领航”队走进韩江之滨的侨批文物馆。这座凝结华侨深情的文化殿堂里,陈列着数万封“银信”,如同时间的邮差,承载着海外赤子的殷殷思乡情与拳拳报国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指出:“华侨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家人。”这一深情寄语成为实践队深入探寻的精神坐标。在展区前,“粤彩领航”实践队陈沛兵同学化身志愿讲解员,向队友们细致介绍侨批的起源、流通路径与家国意义。一封封侨批,既寄托了对家人的深情牵挂,也承载着华侨对祖国的深厚眷恋。

文物馆携手青年力量,让“侨批”从静态藏品转化为鲜活教材。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赋予其时代“新声”。本期实践活动也启发了大家深入思考:如何将历史资源激活转化,让“侨批精神”在新时代持续激扬,成为青年奋进的不竭动力与情感源泉。

03        园焕新侨韵

程的压轴站,是汕头地标——小公园开埠区。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山纪念亭前驻足沉思,寄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木棉树下,这句箴言熠熠生辉,深刻诠释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城市文脉、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价值。步入外马路邮政总局旧址,绿漆木窗与斑驳墙体诉说着百载商埠的沧桑变迁;骑楼下工夫茶香袅袅,映照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活美学。升腾的茶香中,是市井活力的回响,也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小公园的保护与活化,是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城市更新典范。潮乐悠扬、骑楼重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肌理中焕发新活力,为汕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独特文化动能,也让侨乡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对汕头文化发展的深情厚望,为“粤彩领航”队注入了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创新传承的强大动力。此次汕头之行,华立学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用青春触摸文化灵魂的重要一程。全体队员郑重承诺: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把汕头之行带来的震撼与启迪、温度与力量,淬炼为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守护岭南文脉、推动文化创新的实干担当。矢志为激活中华文明伟力、谱写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贡献“粤彩领航”的青春智慧与磅礴力量!

终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