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您的位置: 首页 >百千万工程>详细内容

研习南粤|研学术以明理,行古巷以承韵 —— 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粤彩领航” 实践队解锁文化传承密钥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8-06 22:02:12 浏览次数: 【字体:

研习南粤|研学术以明理,行古巷以承韵 —— 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粤彩领航” 实践队解锁文化传承密钥

2025年8月5日,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彩领航”实践队“研习南粤”暑期实践迎来收官之站——广州。这座融合千年商都底蕴、改革开放前沿与岭南文化核心的古城,成为实践队探寻发展脉络、领略传统魅力、汲取创新力量的最后一站。队员们在此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新时代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

暨南大学:学术的殿堂,文化的传承地

暨南大学,这所肇始于1906年的百年学府,校名源自《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承载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从六朝古都南京的暨南学堂,到如今坐落于广州的现代化大学,暨南大学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更成为联结海内外学子的重要文化桥梁。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暨南大学考察,殷切嘱托学校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这一重要指示为暨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全体暨大人砥砺前行。实践队员庄红美在校门前讲解道:“‘暨南’二字寓意深远,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从岭南出发,远播四海。踏进这座学府,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文化传播的使命感!”

我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踏入暨南大学的校园。第一站前往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的老师们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在新时代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在暨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看到了这一要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在校史馆,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诉说着暨大的峥嵘岁月。从创校艰辛到今日辉煌,一代代暨大人恪守“忠信笃敬”校训,为国家繁荣与学术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队员们。

永庆坊:古韵新姿,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带着学术殿堂的思考,实践队走进充满岭南风情的永庆坊。这片位于荔湾区恩宁路的历史文化街区,完好保存着骑楼、西关大屋等传统建筑,是广州城市记忆的鲜活载体。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指引着永庆坊焕发新生。

步入坊间,时光仿佛倒流。瞬间将我们拽回旧时光里的老广州。脚下,历经岁月打磨的麻石路蜿蜒伸展;身旁,骑楼建筑错落有致,静静诉说着往昔故事。满洲窗色彩斑斓,似一幅流动的岭南画卷;趟栊门古朴厚重,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每一处细节都让我们深深陶醉。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一场数字互动体验让队员们化身“戏中人”。实践队员徐绍蓝兴奋地体验后讲解:“太神奇了!电子屏穿上戏服,耳边响起粤韵,瞬间感觉自己就在戏台上!大家知道吗?粤剧被称为‘南国红豆’,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博物馆不仅展示历史,更通过现代科技和常态化演出,让这门古老艺术真正‘活’在当下,这就是总书记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 队员们沉浸式感受着岭南瑰宝的独特魅力。

移步荔湾城市纪念馆,仿若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城市史书。一幅幅图片定格历史瞬间,一段段文字诉说往昔故事,一个个实物模型承载岁月记忆,它们共同交织,生动勾勒出广州从古代商贸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近代历经沧桑(十三行兴衰、革命风云)到现代日新月异(广交会、改革开放前沿)的发展脉络。广州的发展史完美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永不停歇的征程。就像永庆坊的改造,我们既要守护好历史文化根脉,又要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才能让千年古城不断焕发新生,续写辉煌篇章。   

总结

此次广州之行,我们在暨南大学与永庆坊的探索中,收获颇丰。在暨南大学,我们感受到了学术的严谨与文化传承的力量,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在永庆坊,我们领略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在知识探索和文化传承道路上的前行方向。

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继续前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