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您的位置: 首页 >百千万工程>详细内容

研习南粤|踏访总书记南粤足迹,践行文化传承新使命——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彩领航”实践队探寻岭南文脉的“两创”实践

作者:校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8-11 00:08:02 浏览次数: 【字体:

&苍产蝉辫;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研习南粤”暑期教育实践号召,2025年8月2日至5日,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彩领航”实践队沿广州、潮州、汕头一线,开展了“重走南粤文脉线”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粤的重要足迹,组织师生深入体悟其中蕴含的岭南文化精髓。实践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为指导,溯源岭南文化根脉,实地考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的生动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守护城市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南粤文脉的传承者、创新者与传播者,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两创”理念的理解,努力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IMG_256

     溯文脉之源:高等学府的文化担当—在暨南大学,队员们漫步百年校园,于校史馆重温“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的办学初心,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以理论钥匙解锁文化传承密码的路径。在校训碑前驻足凝思,“忠信笃敬”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深深烙印于心,青年学子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责任愈发清晰。

IMG_257IMG_258

     焕古巷新生:传统街区的现代演绎—步入广州永庆坊,队员们踏着麻石路穿梭于骑楼之间。粤剧艺术博物馆内,数字戏服互动体验让电子屏上的水袖与古戏台的精美木雕交相辉映。在荔湾城市纪念馆,队员们透过从十三行到广交会的珍贵史料,深刻体悟“保护与创新共生”的时代内涵,并用镜头记录下老巷焕发的新颜。

IMG_259IMG_260IMG_261IMG_262

     品潮韵匠心: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在潮州,队员们驻足广济桥畔,丈量石缝中的岁月留痕,记录“修旧如旧”的精湛工艺,制作科普视频解读古桥的建筑智慧。广济楼内,队员们聚焦潮绣艺人飞针走线的绝技,以微视频讲述非遗传承故事,让“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璀璨绣品的光泽中得到生动诠释。

IMG_263IMG_264

     漫步牌坊街:队员们逐一调研“状元坊”“七俊坊”等石刻历史,采访潮剧演员、茶铺掌柜,用详实的调研报告梳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共生。亲身体验嵌瓷剪裁、泥塑捏制、潮绣针法,指尖的酸痛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匠人坚守的不易与伟大。

IMG_265IMG_266

     寻侨乡记忆:商埠历史的活化新生—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队员们面数字投影重现的老码头场景,热烈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活化商埠记忆。侨批文物馆内,陈沛兵同学化身讲解员,深情解析银信字里行间深沉的家国情怀,队员们共同谋划将这些动人故事改编成系列短视频。小公园开埠区骑楼下,队员们品茗畅谈,聆听老人讲述街区改造前后的变迁,认真记录“留住乡愁”的宝贵实践经验。

IMG_267IMG_268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领悟:文化传承绝非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一场以匠心守护根脉、以创新激活生命力的持续接力。实践期间,团队的故事获得CCTV公益之声、中国日报网、环球网、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这份认可进一步坚定了队员们传播岭南文化的信念。

      “粤彩领航”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双管齐下:一方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图文、短视频等青年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物;另一方面,将一路积攒的感动与思考,倾注于一封封饱含温度的书信中。纸上的字迹或许青涩,却浸透着对嵌瓷重生的惊叹、对侨批乡愁的共情、对潮绣金线的敬畏。队员们计划将这些书信,连同非遗纹样拓片、潮剧唱词简谱等,寄往远方——让海外游子见证故乡技艺的璀璨光芒,让国际友人领略丝绸之上的东方美学。这正是“两创”理念的深刻意涵:不仅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更要用青春的笔触、世界的语言,让岭南文脉乘风破浪,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IMG_274IMG_275IMG_276IMG_277

       一路探寻,一路思考。此次“重走南粤文脉线”的深度实践,不仅让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在内心深处激荡起强烈的共鸣与使命感。作为亲历者与思考者,队员们纷纷提笔,将沿途的震撼、启迪与责任化作真挚的文字。以下是三位队员从不同视角出发,分享的实践感悟与深刻体认,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一代对守护根脉、激活文脉的炽热情怀与坚定信念:

1

IMG_281

徐昊

     从总书记在暨南大学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殷切期望,到我们在潮州、汕头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细致观察,每一处都深深触动着我。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标识。广济桥历经风雨却屹立不倒,侨批文物馆中一封封侨批诉说着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南粤文化,挖掘其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意相结合,以创新形式传播文化,助力南粤文化走出广东、走向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文化根基贡献青春力量

2

IMG_285

何浩瀚

     潮州晨光熹微,广济桥横卧江流,浮桥相衔的智慧,令我不禁驻足凝思;牌坊街与广济楼之间,时间仿佛凝结于历史廊道之中。汕头邮局、侨批博物馆与开埠陈列馆里,一纸纸侨批墨迹未干,如泣如诉,述说着漂洋过海之艰辛;而小公园骑楼林立,穹顶之下,分明是舶来风情悄然化入故土血脉。广州暨南大学校园中,“忠信笃敬”四字如磐石,稳稳托起侨校的使命与担当;永庆坊的旧屋新生,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历史在新时代重获生命力的奇妙轨迹。

     此行终点,我仿佛才真正读懂这些建筑与文物,它们不只是砖石与纸张,而是维系家国与游子、过去与未来的坚韧纽带——历史未远,血脉长存,文化在交融中新生不歇。这段旅程,便是对于根脉如何延伸、文化如何重生的无声课。

3

IMG_289

钟静雯

     参加这次南粤研习活动,是一次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在潮州,牌坊街古色古香,两旁的牌坊铭刻着历史,漫步其中,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广济桥的独特构造,展现着古人的非凡智慧,“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奇景,令人惊叹;广济楼巍峨壮观,站在楼上,仿佛能看见往昔的繁华。在汕头,侨批博物馆中一封封侨批,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牵挂,让我深刻感受到潮汕侨胞的家国情怀;开埠文化陈列馆和小公园,见证了汕头的历史变迁,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在广州,暨南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我不断奋进;永庆坊充满广府风情,骑楼、小吃,无一不让我沉醉。这次研学,让我对南粤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收获了知识与成长。

     从潮汕古韵到羊城新声,从高等学府到市井街巷,“粤彩领航”实践队以脚步丈量文脉,用心灵感悟传承。此次探寻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总书记南粤足迹的追随,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寻根与思想淬炼。队员们见证了“两创”理念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触摸了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更在亲身体验中明晰了青年一代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创新动能的历史责任。这段满载收获的旅程,已然在队员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未来,他们必将以青春之志、创新之力,躬身践行文化传承新使命,让璀璨的岭南文脉在时代的浪潮中生生不息、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终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