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举办广东省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广东艺术职业学院
协办单位: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
二、活动内容
(一)活动目的
为更好激发校园美育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扬作用,展示学校师生在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非遗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反映新时代学校人文精神,举办此次活动。
(二)作品要求
各地各校应以现有作品为基础参与活动,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艺术形式不限,适合在规定的空间展示。鼓励选手使用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及展示。
(叁)作品分类
1.传统美术类、技艺类非遗:主要包括雕刻、印染、编织、刺绣、剪纸、年画、麦秆剪贴、泥塑、面塑、灯彩、挑花等;
2.表演类非遗: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含曲艺)等;
3.体艺类非遗:包括体育、游艺、杂技等;
4.数字类非遗:包括结合AIGC进行创作、设计等;
5.教学研究类非遗:包括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文章等。
(四)组别及数量
1.高校组。包括教师和学生作品,每人限报1件作品。
2.作品人数要求。每件作品限报3名作者,教师作品不得有学生参与,学生作品须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限报2人。表演类和体艺类参演人数不超过30人。
(五)时间安排
1.作品推荐:2025年9月15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审核后择优报送至校团委,逾期不再受理。
2.作品遴选:10月下旬前,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地市、高校和省属中小学校推荐作品进行网上和实物遴选,推荐现场展示作品。
3.现场展示:11月底前,根据专家遴选推荐结果,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现场展示。
(六)现场展示形式
展示主要以工作坊和报告会形式,由承办单位统一提供展位和场地,展示时间和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叁、作品格式及要求
(一)作品格式及报送要求
1.传统美术类、技艺类。以图片形式报送,JPG格式,长及宽均不超过2560像素,不低于1440像素,文件不超过200M。立体作品需提交作品全貌实物的6张图片(含:上、下、左、右、前、后六个视角)。需报送作品原稿图片(以“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类别”命名)与隐去署名、创作单位等信息的图片各一份。
2.表演类、体艺类和数字类。以视频方式报送,视频作品时长不超过10分钟,数字艺术类视频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钟,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单个视频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视频格式为MP4、MPG2或MOV格式,分辨率1920×1080P。以“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类别”命名,需提交原稿视频与隐去署名、创作单位等信息的视频各1个,视频不能多个文件合成。
3.教学研究类。教学案例或教学研究,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文章查重率、AI查重率不超过15%。标题为黑体小叁号、居中排列;正文为宋体?四号;引文(独立段落)为楷体或仿宋小四号。段落行距为20磅。材料以“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类别”命名,需提交隐去作者姓名、所在学校信息的可编辑版和pdf版文档以及含有作者信息的可编辑文档原版文件各一份,并附“中国知网”查重报告电子版。
(二)实物作品格式
进入实物遴选的美术类、技艺类作品需提交作品原稿参与复评,作品长宽高尺寸在180cm以内,重量不超过100kg,其他类别作品和初评要求一致,具体报送方式另行通知。
四、奖项设置
(一)奖项设置
按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高校分组,各类别设置一、二、叁等奖,按照报送作品数量的60%入围奖项评选,各组别按入围作品数量的20%、30%、50%评定一、二、叁等奖。
(二)奖项说明
中小学各学段奖项以学校为单位,不单独对老师和学生个人评奖,但可标注作者。高校对具体作者评奖。对各地市、高校组织情况予以优秀组织奖。
五、报送方式
本次活动由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材料至校团委。
(一)&苍产蝉辫;作品(以图片、视频、文档的形式)与附件内的作品信息表、作品汇总表、作品审核表(电子版)打包成压缩包(以学校+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类别命名)报送至学院;
(二)其他材料根据附件要求填报,仔细填写,按要求命名;
(叁)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
六、其他事项
(一)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活动展览时间和参展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报送作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所有上报作品须提交作品自查和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表。
(叁)投稿作品须为作者原创,如发现参展人员身份不符或参赛作品剽窃、侵权和第叁方提出权利主张的,主办方有权撤销该作品的参展权,收回奖励荣誉。参展作品的肖像权、名誉权、署名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用户登录